调研:200位高管对于数字化工厂的看法
2018-03-21 16:32:59· 来源:车云 作者:普华永道
“ 如果没有数字化工厂的打算,那么企业可能会在未来丧失竞争力。”
“ 如果没有数字化工厂的打算,那么企业可能会在未来丧失竞争力。”
数字化让制造型企业从根本上改头换面。随着企业对各类创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对不同资质人才的聘用,新型的数字化工厂正悄然引领制造业的转型,并推动着制造业的中心迈向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和系统,领先的制造型企业正采用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实现生产乃至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
就数字化工厂这一热点话题,普华永道思略特德国公司2017年上半年对来自大型工业及制造业领域内的200位企业高管开展了一次定量市场调研,对行业领先企业的多位高管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并总结出一份相应的报告,车云对其进行了整理。
一、调研结果综述
1、战略
数字化工厂在高层心目中的战略地位甚高:调研结果显示,91%的工业企业正投资数字化工厂,但认为他们的工厂已经“完全数字化”的仅占6%。
数字化能围绕客户提供更好的生产支持:在计划对数字化工厂追加投资的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通过本地化制造来更贴近客户,以及个性化、灵活化的生产是促成投资的两大主要因素。
数字化工厂对“德国/欧洲制造”起到推进作用:在计划对数字化工厂追加投资的受访者中总共有93%的人表示,有意在未来五年内将部分或全部的数字化工厂迁至德国。未来五年内的投资中有77%将用于新建数字化工厂或扩容。数字化正在强化欧洲工业中心的竞争力。
如果没有数字化工厂的打算,那么企业可能会在未来丧失竞争力。实现数字化工厂需要资金投入,需要携手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来推行开放式创新。例如,飞利浦就在德拉赫滕工厂采用了这种方法。此外,还需要聘请和培养人才,应对诸多变化,在员工间建立信任感并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和充分投入。有些企业在建设数字化工厂的问题上似乎准备浅尝辄止,并没有进一步追加投资的意愿。鉴于数字化工厂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些企业可能会被积极实现数字化并不断改善的竞争对手抛在身后。
企业想要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以客户为中心是一大关键要素。企业不断地贴近客户,能够更及时地对客户偏好的变化做出反应。此举还能有助于减少运输和物流成本,客户能以极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配送成本,从定制化的产品中获益。在部分行业中,受即时生产和即时供货等物流战略的推动,供应商更加贴近客户,整条价值链的本地化程度不断提升。
许多企业利用数字化来提升工厂柔性,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的波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工厂的潜力,企业计划在占主要收入来源的市场中新建或扩建工厂。从推动生产决策的力度看来,对客户的聚焦远远大于劳动力成本。
2、效益
短期内难见回报 — 对数字化工厂的投资是战略性的举动,收回投资需要两到五年:近半数的受访者希望能在五年内收回对数字化运营的投资,而仅有3%的受访者希望在一年内收回投资。
企业希望五年后显著提升效率:几乎所有的受访者(98%)都将提升效率视为投资数字化工厂的主要原因。综合规划、资产利用率提升、质量成本降低以及自动化均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大多数的受访企业将收回数字化工厂投资的期限定为五年。我们相信,决定的背后是翔实的商业论证和对投资的仔细考量。随着企业对各种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的不断熟悉,他们对所需的实施时间和投入力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因而对收回投资的期限做出了较为保守的预测。
除了提升工厂效率之外,数字化工厂还能带来其他一些效益。例如,在航空领域,有些企业利用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开展先进的飞机及发动机设计,打破了传统制造的局限性。此外,数字化工厂还能帮助企业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正在利用数据来改善资源效率,让供应链更合理,实现按需订购原材料,减少库存。
但企业的目标远远不限于此。部分企业已经在规划无人值守工厂,在这些工厂中,电力将按需消耗。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自1990年起,工业品领域的能耗不断下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化工厂的协助下,工业品企业在节能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3、技术
通过综合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工厂内外部互联:数字化的第一步,是通过共用基础架构实现机器与其他资产间的互联。MES系统能实时规划和控制生产,提升效率、生产柔性和资产利用率。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MES系统需要与ERP系统整合,从而让企业不仅实现内部流程的数字化,还能实现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
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或增强现实等技术促使运营更精益、生产率更高:能够协助工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改善流程和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迅速普及,未来五年,采用这些技术的企业数量有望翻番。工人和机器间的协作是重点发展领域,并诞生了数字孪生这种虚拟工厂的表现形式。增强现实的相关解决方案协助员工生产零缺陷的产品。
企业通过预测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是数字化工厂的推动力,半数以上的调研对象企业已经采用了智能化算法来做出更合理的运营决策。工厂内部和企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全面互联,以及信息的智能化应用,对于保持竞争力而言将不可或缺。
技术落地点一:利用MES实现工厂内外部互联
工厂智能互联的步伐正在加快。许多企业都已经采用了联网技术,通过MES等技术,以传感器读取频设识别芯片上的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平台,将零部件、机器、生产管理、运输车辆、工人甚至产品相互连接(见下图)。例如博世力士乐在洪堡工厂开展了频射识别跟踪技术的全球试点。
通过使用MES,利用信息进行实时规划和控制成为可能:根据数据分析,感知或预测意外事件,并生成应对或优化的相关行动。部分企业还开发出基于系统的贮存监控系统,防止库存缺货并优化库存水平。
许多企业还将眼光投向了数字化工厂之外的领域,力争横向整合从供应商、生产网络到客户的整条价值链。更先进的跟踪系统加上与ERP系统的动态连接,使得数据透明,能够使用数据分析来优化整条供应链的规划。如同工厂内部联网一样,这些流程也会利用传感器和射频识别芯片来生成数据并传递到中央规划平台(包括与主要价值链伙伴的接口)。 单纯的系统互联并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为了实现真正的同步,打通客户需求、供应不足等外部因素与内部生产之间的对接,企业必须开发集成度更高的系统(MES、ERP、传感器),并且需要克服各自为政的企业文化。
技术落地点二: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流程
许多企业还计划采用各类数字化技术来协助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流程。毫无疑问,数字化工厂的工作环境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一切已经悄然发生。企业为工人提供了包括移动APP在内的各种工具,使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访问各类信息。实时质量检测也日益普及,这项技术使得工人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进行纠正,而生产流程的准确性也会自动地进行反复核查。
此外,部分企业正采用移动APP来协助员工更好地开展远程协作。机器人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还使得工人更加轻松、安全和高效。协作机器人不仅只是完成预先编程所规定的任务,工人们还能通过交互的方式“训练”这些机器人。他们无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编程,只需重复自己的动作即可。我们发现,人机协作是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尽管许多企业聚焦于提升流程的可视化和自动化,但却很少有企业计划采用相应的技术来提高对于人机协作的接受程度。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成本不断下降,部分企业已准备利用这项技术来提升效率并减少错误。如今的系统已远非按照预定路线进行自动循环取货那么简单,物流环节不仅朝着真正的无人化方向发展,而且还能通过互联系统识别需求,向自我制导的运输系统传达指令,实现实时响应。这些系统之间以及与联网的工作台和仓库之间互相传递信息数据,动态地应对供需的变化。
目前,将产品、设备、整条生产线和工厂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即所谓的“数字孪生”已经成为可能。这项技术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或生产规划阶段,能够让提升开发流程的效率,改善质量,有助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结合产品和生产线的数字孪生,能够在实际启动前模拟测试新的生产流程并进行优化。如果能与合作伙伴共同使用数字孪生,则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流程进行匹配。数字孪生也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远程维护等多种应用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数字化工厂技术甚至是五年后最有可能采用的技术,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下的流水线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或许需要从根本上反思制造战略甚至是企业的生产模式(如模块化生产设备、柔性生产流程等),但许多企业都不愿承担这种风险。我们认为,企业需要根据整体的业务战略和技术发展的情况,从全局的角度制定数字化战略。
技术落地点三:通过数据分析支持决策
数据是数字化工厂的根本所在,需要投入巨资打造数据分析和系统整合方面的能力。通过传感器,未来的数字化工厂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随着数据整合和内存方面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数字化工厂与供应链生态体系的实时整合成为了可能。通过机械设备产生的数据传输到MRS和ERP系统,甚至是供应商和客户,企业能够在整条供应链中实现关键供需数据的实时交互。在未来,数字化工厂将能够在客户需求不足的生产期间规划各类维护和停工检修安排,实现利润率的最优化。
实现工厂和整个企业生态体系内部的全面互联,以及对信息的智能化使用,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选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大力发展他们的大数据能力。
4、人才
数字化生产意味着打造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工厂需要全新的工作方式。劳动力的组成将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招聘和挽留相应的人才。数据科学家需要发现智能算法来提升运营表现,而人机智能交互也需要全新的技能。数字化培训项目以及招聘外部的“数字原住民”能确保成功打造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转型必须由高层挂帅、立即开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高层的领导和指导。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迈上数字化之路,企业需要立即行动起来。
数字化工厂需要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企业因此也需要打造数字化的劳动力。企业需要调整员工的组成,需要相应地招聘和挽留人才。随着我们步入人机交互的新时代,人才对数字化工厂的影响力不容低估。
数字化工厂能协助企业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随着大批技术工人退休,大多数行业可能面临熟练劳动力短缺的局面。数字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短缺。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工人具备数字化工厂所需的技能,企业需要与商界、政界和学术界积极合作,解决合格人才短缺的问题。当然,在培训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代价不菲,但通过效率改善所带来的收入提升能抵消这方面的投入,而且还能让员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涨薪等福利。此外,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数字化工厂对流水线工人的需求将降低,转而需要更多的数据分析师和程序员。
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招聘更多的人才和培训现有员工这么简单。高层应该以身作则地领导整个数字化转型,并在整个企业中贯彻持续学习的精神。员工依然是整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需要与员工并肩战斗保持沟通,选择员工接受程度高的新技术进行推广,让他们摆脱高强度的重复劳动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赢得他们对新技术的信任,确保他们欣然使用这些新技术,并从上到下建立起以数字化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二、通向数字化工厂的蓝图
1、绘制数字化工厂战略
制定一套连贯的战略绝对是重中之重。数字化工厂涉及不同技术的采用,许多技术很容易临时仓促上马。对于各项技术如何匹配整体战略和运营目标,如何与其他现有技术配合,企业需要有明确的想法,数字化愿景也应该涵盖整个组织,让数字化工厂应该发挥1+1>2的作用。制定数字化工厂战略前,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目前的成熟度,确保人才和技术得到同等的重视,聚焦能够带来价值最大化的项目。最后,需要组建起一支由高层、中层以及车间工人组成的支持者队伍,共同推进战略的落地。
2、设立试点项目
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有时并不容易量化,而且在初始阶段,团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技术概念和演示,因此可能导致难以争取到资金和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就是试点。通过试点,企业能发现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将速赢的成效展现给整个组织并获得他们的认可,进而争取到资金用于大规模的推广。由于数字化工厂可能会给整个劳动力带来深远的变革,所以需要让工人加入到试点工作中。
在一两处生产基地纵向整合从数字化工程设计到以实时数据为支撑的生产规划,是一种可行的试点方案。在主要的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执行装置,或者使用数据分析来探索预测性维护方案,也能取得初步的成效。还可以在特定的工厂中实现特定产品线的数字化,将其作为不断学习和优化的契机。当然,企业还可以考虑与初创企业、高校或行业组织等外部的数字化领先者合作,加快数字化创新的步伐。
3、确定所需的能力
生产环节中什么最重要?更完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物流?为工人提供及时、定制化的信息?传感器集成网络?我们认为,从能力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能带来更大的价值。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并不是实施最酷炫的新装置,而是达成提升效率、改善质量或增强业务本身等特定的目标。应该根据试点中汲取的经验,从组织、人才、流程和技术四个战略的维度,结合企业的生产战略和整体业务目标,详细勾勒出数字化工厂所聚焦的能力以及工厂体系的架构。
4、成为数据分析和互联方面的领先者
流程及质量改善、资源管理、预防性维护,在数字化工厂里,这些解决方案几乎总是与互联息息相关。传感器协助收集数据,在信息层进行分析,然后传回联网的物流设施和生产设备上实时调整生产。每家企业都需要熟练掌握能生成和传输数据的互联工具与系统,以及用于改善效率和质量的分析工具。
5、推动工厂向数字化转型
通向数字化工厂之路是一条转型之路。如同其他转型一样,管理变革及其对员工的影响,是成功的关键。难以发现合格的人才、缺乏数字化的企业文化、部分员工不愿拥抱数字化变革,这些都是常见的挑战。
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及早与员工携手合作,对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投资,而这些投入会因为数字化工厂所带来的效率提升而被抵消。
数字化环境的培育必须要有领导层的全力支持。高层必须将数字化工厂战略视为工作的重点,摒弃保守主义的姿态加快项目的审批流程,从而让数字化团队加快推进转型进程。同时,还需要设计简练的汇报渠道,确保数字化团队侧重于各类增值活动而不是疲于应付各类行政要求。
6、将数字化工厂与企业的数字生态圈结合
在推动数字化工厂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将精力集中在各个工厂内部的纵向整合。在工厂内部实现MES和ERP系统的连接,确实能实现显著的改善。但作为数字化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数字化工厂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企业横向地将整条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客户信息与数字化工厂进行整合时,将能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试想一下:你可以利用实时的短期客户需求调整规划和生产情况,灵活地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调整,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客户满意度。这种利用跟踪技术实现的纵向和横向整合战略不仅能让企业优化规划流程和生产执行,还能深化企业与具有战略意义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纽带。
然而,这些工作只是一个起步。如果企业能在产品中整合数字化功能,就有可能打造出一系列的服务,将抽象的数据转化成具体的价值。生产流程本身也能通过多种途径将收集起来的数据转化为收入。在数字化工厂的深远影响下,企业能够拓展甚至是彻底改变目前的业务模式,不再只是注重生产环节,还能有机会在利润丰厚的售后市场中扩大份额,提升利润率,并进军全新的业务领域。
数字化让制造型企业从根本上改头换面。随着企业对各类创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对不同资质人才的聘用,新型的数字化工厂正悄然引领制造业的转型,并推动着制造业的中心迈向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和系统,领先的制造型企业正采用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实现生产乃至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
就数字化工厂这一热点话题,普华永道思略特德国公司2017年上半年对来自大型工业及制造业领域内的200位企业高管开展了一次定量市场调研,对行业领先企业的多位高管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并总结出一份相应的报告,车云对其进行了整理。
一、调研结果综述
1、战略
数字化工厂在高层心目中的战略地位甚高:调研结果显示,91%的工业企业正投资数字化工厂,但认为他们的工厂已经“完全数字化”的仅占6%。
数字化能围绕客户提供更好的生产支持:在计划对数字化工厂追加投资的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通过本地化制造来更贴近客户,以及个性化、灵活化的生产是促成投资的两大主要因素。
数字化工厂对“德国/欧洲制造”起到推进作用:在计划对数字化工厂追加投资的受访者中总共有93%的人表示,有意在未来五年内将部分或全部的数字化工厂迁至德国。未来五年内的投资中有77%将用于新建数字化工厂或扩容。数字化正在强化欧洲工业中心的竞争力。
如果没有数字化工厂的打算,那么企业可能会在未来丧失竞争力。实现数字化工厂需要资金投入,需要携手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来推行开放式创新。例如,飞利浦就在德拉赫滕工厂采用了这种方法。此外,还需要聘请和培养人才,应对诸多变化,在员工间建立信任感并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和充分投入。有些企业在建设数字化工厂的问题上似乎准备浅尝辄止,并没有进一步追加投资的意愿。鉴于数字化工厂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些企业可能会被积极实现数字化并不断改善的竞争对手抛在身后。
企业想要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以客户为中心是一大关键要素。企业不断地贴近客户,能够更及时地对客户偏好的变化做出反应。此举还能有助于减少运输和物流成本,客户能以极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配送成本,从定制化的产品中获益。在部分行业中,受即时生产和即时供货等物流战略的推动,供应商更加贴近客户,整条价值链的本地化程度不断提升。
许多企业利用数字化来提升工厂柔性,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的波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工厂的潜力,企业计划在占主要收入来源的市场中新建或扩建工厂。从推动生产决策的力度看来,对客户的聚焦远远大于劳动力成本。
2、效益
短期内难见回报 — 对数字化工厂的投资是战略性的举动,收回投资需要两到五年:近半数的受访者希望能在五年内收回对数字化运营的投资,而仅有3%的受访者希望在一年内收回投资。
企业希望五年后显著提升效率:几乎所有的受访者(98%)都将提升效率视为投资数字化工厂的主要原因。综合规划、资产利用率提升、质量成本降低以及自动化均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大多数的受访企业将收回数字化工厂投资的期限定为五年。我们相信,决定的背后是翔实的商业论证和对投资的仔细考量。随着企业对各种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的不断熟悉,他们对所需的实施时间和投入力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因而对收回投资的期限做出了较为保守的预测。
除了提升工厂效率之外,数字化工厂还能带来其他一些效益。例如,在航空领域,有些企业利用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开展先进的飞机及发动机设计,打破了传统制造的局限性。此外,数字化工厂还能帮助企业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正在利用数据来改善资源效率,让供应链更合理,实现按需订购原材料,减少库存。
但企业的目标远远不限于此。部分企业已经在规划无人值守工厂,在这些工厂中,电力将按需消耗。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自1990年起,工业品领域的能耗不断下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化工厂的协助下,工业品企业在节能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3、技术
通过综合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工厂内外部互联:数字化的第一步,是通过共用基础架构实现机器与其他资产间的互联。MES系统能实时规划和控制生产,提升效率、生产柔性和资产利用率。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MES系统需要与ERP系统整合,从而让企业不仅实现内部流程的数字化,还能实现整条供应链的数字化。
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或增强现实等技术促使运营更精益、生产率更高:能够协助工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改善流程和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迅速普及,未来五年,采用这些技术的企业数量有望翻番。工人和机器间的协作是重点发展领域,并诞生了数字孪生这种虚拟工厂的表现形式。增强现实的相关解决方案协助员工生产零缺陷的产品。
企业通过预测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是数字化工厂的推动力,半数以上的调研对象企业已经采用了智能化算法来做出更合理的运营决策。工厂内部和企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全面互联,以及信息的智能化应用,对于保持竞争力而言将不可或缺。
技术落地点一:利用MES实现工厂内外部互联
工厂智能互联的步伐正在加快。许多企业都已经采用了联网技术,通过MES等技术,以传感器读取频设识别芯片上的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平台,将零部件、机器、生产管理、运输车辆、工人甚至产品相互连接(见下图)。例如博世力士乐在洪堡工厂开展了频射识别跟踪技术的全球试点。
通过使用MES,利用信息进行实时规划和控制成为可能:根据数据分析,感知或预测意外事件,并生成应对或优化的相关行动。部分企业还开发出基于系统的贮存监控系统,防止库存缺货并优化库存水平。
许多企业还将眼光投向了数字化工厂之外的领域,力争横向整合从供应商、生产网络到客户的整条价值链。更先进的跟踪系统加上与ERP系统的动态连接,使得数据透明,能够使用数据分析来优化整条供应链的规划。如同工厂内部联网一样,这些流程也会利用传感器和射频识别芯片来生成数据并传递到中央规划平台(包括与主要价值链伙伴的接口)。 单纯的系统互联并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为了实现真正的同步,打通客户需求、供应不足等外部因素与内部生产之间的对接,企业必须开发集成度更高的系统(MES、ERP、传感器),并且需要克服各自为政的企业文化。
技术落地点二: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流程
许多企业还计划采用各类数字化技术来协助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流程。毫无疑问,数字化工厂的工作环境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一切已经悄然发生。企业为工人提供了包括移动APP在内的各种工具,使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访问各类信息。实时质量检测也日益普及,这项技术使得工人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进行纠正,而生产流程的准确性也会自动地进行反复核查。
此外,部分企业正采用移动APP来协助员工更好地开展远程协作。机器人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还使得工人更加轻松、安全和高效。协作机器人不仅只是完成预先编程所规定的任务,工人们还能通过交互的方式“训练”这些机器人。他们无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编程,只需重复自己的动作即可。我们发现,人机协作是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尽管许多企业聚焦于提升流程的可视化和自动化,但却很少有企业计划采用相应的技术来提高对于人机协作的接受程度。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成本不断下降,部分企业已准备利用这项技术来提升效率并减少错误。如今的系统已远非按照预定路线进行自动循环取货那么简单,物流环节不仅朝着真正的无人化方向发展,而且还能通过互联系统识别需求,向自我制导的运输系统传达指令,实现实时响应。这些系统之间以及与联网的工作台和仓库之间互相传递信息数据,动态地应对供需的变化。
目前,将产品、设备、整条生产线和工厂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即所谓的“数字孪生”已经成为可能。这项技术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或生产规划阶段,能够让提升开发流程的效率,改善质量,有助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结合产品和生产线的数字孪生,能够在实际启动前模拟测试新的生产流程并进行优化。如果能与合作伙伴共同使用数字孪生,则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流程进行匹配。数字孪生也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远程维护等多种应用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数字化工厂技术甚至是五年后最有可能采用的技术,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下的流水线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或许需要从根本上反思制造战略甚至是企业的生产模式(如模块化生产设备、柔性生产流程等),但许多企业都不愿承担这种风险。我们认为,企业需要根据整体的业务战略和技术发展的情况,从全局的角度制定数字化战略。
技术落地点三:通过数据分析支持决策
数据是数字化工厂的根本所在,需要投入巨资打造数据分析和系统整合方面的能力。通过传感器,未来的数字化工厂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随着数据整合和内存方面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数字化工厂与供应链生态体系的实时整合成为了可能。通过机械设备产生的数据传输到MRS和ERP系统,甚至是供应商和客户,企业能够在整条供应链中实现关键供需数据的实时交互。在未来,数字化工厂将能够在客户需求不足的生产期间规划各类维护和停工检修安排,实现利润率的最优化。
实现工厂和整个企业生态体系内部的全面互联,以及对信息的智能化使用,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选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大力发展他们的大数据能力。
4、人才
数字化生产意味着打造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工厂需要全新的工作方式。劳动力的组成将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招聘和挽留相应的人才。数据科学家需要发现智能算法来提升运营表现,而人机智能交互也需要全新的技能。数字化培训项目以及招聘外部的“数字原住民”能确保成功打造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转型必须由高层挂帅、立即开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高层的领导和指导。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迈上数字化之路,企业需要立即行动起来。
数字化工厂需要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企业因此也需要打造数字化的劳动力。企业需要调整员工的组成,需要相应地招聘和挽留人才。随着我们步入人机交互的新时代,人才对数字化工厂的影响力不容低估。
数字化工厂能协助企业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随着大批技术工人退休,大多数行业可能面临熟练劳动力短缺的局面。数字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短缺。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工人具备数字化工厂所需的技能,企业需要与商界、政界和学术界积极合作,解决合格人才短缺的问题。当然,在培训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代价不菲,但通过效率改善所带来的收入提升能抵消这方面的投入,而且还能让员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涨薪等福利。此外,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数字化工厂对流水线工人的需求将降低,转而需要更多的数据分析师和程序员。
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招聘更多的人才和培训现有员工这么简单。高层应该以身作则地领导整个数字化转型,并在整个企业中贯彻持续学习的精神。员工依然是整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需要与员工并肩战斗保持沟通,选择员工接受程度高的新技术进行推广,让他们摆脱高强度的重复劳动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赢得他们对新技术的信任,确保他们欣然使用这些新技术,并从上到下建立起以数字化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二、通向数字化工厂的蓝图
1、绘制数字化工厂战略
制定一套连贯的战略绝对是重中之重。数字化工厂涉及不同技术的采用,许多技术很容易临时仓促上马。对于各项技术如何匹配整体战略和运营目标,如何与其他现有技术配合,企业需要有明确的想法,数字化愿景也应该涵盖整个组织,让数字化工厂应该发挥1+1>2的作用。制定数字化工厂战略前,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目前的成熟度,确保人才和技术得到同等的重视,聚焦能够带来价值最大化的项目。最后,需要组建起一支由高层、中层以及车间工人组成的支持者队伍,共同推进战略的落地。
2、设立试点项目
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有时并不容易量化,而且在初始阶段,团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技术概念和演示,因此可能导致难以争取到资金和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就是试点。通过试点,企业能发现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将速赢的成效展现给整个组织并获得他们的认可,进而争取到资金用于大规模的推广。由于数字化工厂可能会给整个劳动力带来深远的变革,所以需要让工人加入到试点工作中。
在一两处生产基地纵向整合从数字化工程设计到以实时数据为支撑的生产规划,是一种可行的试点方案。在主要的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执行装置,或者使用数据分析来探索预测性维护方案,也能取得初步的成效。还可以在特定的工厂中实现特定产品线的数字化,将其作为不断学习和优化的契机。当然,企业还可以考虑与初创企业、高校或行业组织等外部的数字化领先者合作,加快数字化创新的步伐。
3、确定所需的能力
生产环节中什么最重要?更完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物流?为工人提供及时、定制化的信息?传感器集成网络?我们认为,从能力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能带来更大的价值。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并不是实施最酷炫的新装置,而是达成提升效率、改善质量或增强业务本身等特定的目标。应该根据试点中汲取的经验,从组织、人才、流程和技术四个战略的维度,结合企业的生产战略和整体业务目标,详细勾勒出数字化工厂所聚焦的能力以及工厂体系的架构。
4、成为数据分析和互联方面的领先者
流程及质量改善、资源管理、预防性维护,在数字化工厂里,这些解决方案几乎总是与互联息息相关。传感器协助收集数据,在信息层进行分析,然后传回联网的物流设施和生产设备上实时调整生产。每家企业都需要熟练掌握能生成和传输数据的互联工具与系统,以及用于改善效率和质量的分析工具。
5、推动工厂向数字化转型
通向数字化工厂之路是一条转型之路。如同其他转型一样,管理变革及其对员工的影响,是成功的关键。难以发现合格的人才、缺乏数字化的企业文化、部分员工不愿拥抱数字化变革,这些都是常见的挑战。
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及早与员工携手合作,对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投资,而这些投入会因为数字化工厂所带来的效率提升而被抵消。
数字化环境的培育必须要有领导层的全力支持。高层必须将数字化工厂战略视为工作的重点,摒弃保守主义的姿态加快项目的审批流程,从而让数字化团队加快推进转型进程。同时,还需要设计简练的汇报渠道,确保数字化团队侧重于各类增值活动而不是疲于应付各类行政要求。
6、将数字化工厂与企业的数字生态圈结合
在推动数字化工厂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将精力集中在各个工厂内部的纵向整合。在工厂内部实现MES和ERP系统的连接,确实能实现显著的改善。但作为数字化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数字化工厂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企业横向地将整条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客户信息与数字化工厂进行整合时,将能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试想一下:你可以利用实时的短期客户需求调整规划和生产情况,灵活地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调整,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客户满意度。这种利用跟踪技术实现的纵向和横向整合战略不仅能让企业优化规划流程和生产执行,还能深化企业与具有战略意义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纽带。
然而,这些工作只是一个起步。如果企业能在产品中整合数字化功能,就有可能打造出一系列的服务,将抽象的数据转化成具体的价值。生产流程本身也能通过多种途径将收集起来的数据转化为收入。在数字化工厂的深远影响下,企业能够拓展甚至是彻底改变目前的业务模式,不再只是注重生产环节,还能有机会在利润丰厚的售后市场中扩大份额,提升利润率,并进军全新的业务领域。
最新资讯
-
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机器人
2024-12-24 14:20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如何破卷、破圈
2024-12-23 10:27
-
电装中国:践行双碳战略,引领制造业
2024-12-20 17:26
-
【客户案例】高速、高质与高效,埃马
2024-12-18 17:06
-
尊界超级工厂正式落成
2024-12-17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