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师眼中的新能源汽车定位
2018-06-26 10:38:38· 来源:weINcar
从汽车设计的角度如何评价车和家、乐视、威马、蔚来、小鹏、前途等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和前景?
从汽车设计的角度如何评价车和家、乐视、威马、蔚来、小鹏、前途等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和前景?
本期回答由知乎KOL、汽车设计师鲶lalsss 提供。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有些个人的私货需要说一下。
动力有传统和新能源的区别,公司架构有区别,营销方式有区别,还有各种各样的区别;
但是我觉得在汽车设计,或者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各种工艺,质量等等方面,我们应该要本着同样的要求来判断和评价这个事情。
不能因为说了一个很好地故事,讲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就说所以我的造型也享受创新光环了。
如果从汽车设计,特别是汽车造型设计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些“新能源”、“互联网”、“智能”汽车,或者说这些汽车企业的话;
大家的评判标准要是一致的,都是从汽车设计的一贯而统一的美学和创新之类的角度来评价;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你是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你做了一个很普通的造型我就评价你说好新颖。
相反的,得益于更灵活的总布置和更灵活的公司文化,倘若你不作出在设计方面更有创新的东西,打破之前设计上的一些桎梏,不出彩已然失败。
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可能不是完全恰当。
小牛电动车作为带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也同样被认为是两轮电动车市场的搅局者或者说颠覆者吧;
小牛的造型设计,确实是超越了同时期的传统竞争对手,甚至在和国外优秀的汽油scooter比较中,在设计上,特别是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整合上也有所超越。
我个人感觉这个是一个很好地开头。
当然这也和实际竞争对手普遍较渣较土有关:
总之引用一句被说了千百遍的肉麻话:
“设计是带着镣铐跳舞”
如果镣铐就变轻了或者拿掉了是不是应该更好看点,是不是应该提高要求?
汽车产业再如何被颠覆也无法改变一个事情--SIZE MATTER。
所以无论如何,大家最终都是想追求形成完善的产品线,获得比较高的品牌认可以及销量。
我个人觉得这些公司可以把策略概括为分为两类,产品优先以及牌优先,对应的就是车型推出的顺序是从多往细做还是从高往低做。
品牌优先,从高往低做:蔚来,乐视,前途
这三家一开始推的就是跑车或者GT车型,这类车我觉得完成的是讲故事的任务,谁真的在乎多少量,JDpower那些乱七八糟的抱怨?
所以应该在设计上要求更创新更激进一些。
蔚来
怎么说呢….
有点平淡了,以一部跑车来衡量的话。
一般来说在Tesla那个年代,如果你做造型的话,出于大家的接受度或者说减轻视觉的里程焦虑,是应该不要太离经叛道,和自己的汽油benchmark不要太不一样。
但是作为一个明显不需要考虑走量考虑接受度的,纯粹是为了炫技,为了吸引眼球的产品来说的话——
我想说:册那,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OK,具体的。
大的比例没啥大问题(有benchmark当然没问题),
线型连续,姿态各方面都没啥大错,
不过车身中部做的水平特征太强力,大面上直接TRIM一个“横Y”型特征太单调,
开这个Y要是想弱化视觉高度吧,中部的裙边又是多个水平平行线,失去了轻量化的感觉。
尾翼做的非常粗暴和车身型面以及体量没有融合也没有联系,顶部以目前的角度也没有看到贯穿的比较有识别性或者酷炫的graphic。
现在这年代没有intersection和layers以及贯穿大特征怎么装逼?
想想BMW i8的show car,2011年啊!
各位!
另外就像之前有答主说的,八字形的前脸特征,尾部包裹的特征,灯里L型贴着下边缘的光导,等等等等;
没有看到创新,跟现有的传统车企比又少了细腻。
但总体而言,还是看上去比较协调的一款车。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采用错位竞争的话,这个造型秒杀一些伪跑车或者一些coupe车型还是非常容易的,毕竟“降维攻击”嘛。
乐视
总感觉这辆车做的太匆忙,仿佛要赶上什么节点一样,有一些很明显的问题不应该在赶工中忽略。
前脸各个部分的比例有些奇怪,尤其是下格栅部分,高度还有线型。
基本上可以经常被看到的电动车设计语,例如封闭的格栅,符号化的大灯等等都可以看到;
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less都是more,如果想做纯净的语言,想减少特征,那么更要控制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特征的质量。
正、侧、后的所有特征各自为政,但又没像雷诺那样有体量和光影的联系。
如果是大众这种强迫症在最后阶段模型还出线型这种问题,设计师是要被扒光浸猪笼的……
(严肃脸))..你看,不论多少根线,最后都给你弄得整整齐齐,H-A-R-M-O-N-Y !
而且有学名:Line-dialogue。
据我所知乐视的设计团队还在组建,抛开这个mess版的Panamera,期待下一次真正的“首秀”.
前途
比较低调的一个品牌,感觉自从车展之后就从公共视野消失了。
虽然在放大了看细节的型面线型等等方面基本没啥大错,但整体的造型感觉就有些不协调了;
存在着许多现代造型元素和远古造型元素的混搭,比如侧面的比例,还有前脸大灯的比例;
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想设计一辆超跑,但是没有选好一个benchmark就从零开始。
所以无论是姿态还是比例还有型面的起伏都比蔚来来的要弱,唯一被人记住的也许就是那个分色了吧。
长城华冠作为国内非常知名的汽车设计公司,几乎可以算是我知道的最早的国内汽车设计公司;
但是后来自主品牌都快速扩张自己的设计部门,也越来越专业化,
所以传统汽车设计公司的日子基本上就处于硬模代工厂的状态,设计方案也逐渐演变成了做硬模送方案。
不光国内如此,乔治亚罗的italydesign,博通,,宾法也都逐渐变成了模型厂。
据我所知以前乔治亚罗凭借之前和大众集团的一些私人关系还可以参与一些方案的设计,至少可以做到1:1模型的阶段。
随着集团的一些变动,现阶段来说,真的沦落成给集团各个品牌打下手的境地了。
说了这么多前途汽车算是长城华冠的转型之作,只是为何之前培养了众多设计前辈的设计公司后来设计出的车型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除了醒目的车身分色,甚至不如当年看见的那辆天蝎让人感觉国内设计的崛起,让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公司的队伍不好带啊。
产品优先,多往细做:车和家,小鹏,威马
基本上就是第一款车型就直接杀入体量最大的主流市场,希望通过一款叫座的“爆款”来提升整体的识别度,这也是比较接近传统车企的产品策略。
造型相应的我感觉,大家应该在理性的范围内讨论,主要针对设计的技术和逻辑上探讨,不能太过于强调创新和颠覆。
车和家
基本只有两张侧视图,通俗点说就是一辆smart和一辆昂卡拉?
轮子cheat太厉害,只评价草图的话……
感觉胶带图风格的效果图不应该更注意型面的提炼么?
我总感觉所谓官网首页的官图是否应该更慎重一些。
也许车和家本身的亮点就不在车上吧,当然也无从谈起车的设计。
但总归如果不犯错不耍怪,搭配便捷的出行解决方案还有等等车联网相关的服务,也许它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靠”,“友好”设计形象,但是从目前能看到的图片来说,好像并非如此。
小鹏汽车
没有什么太想说的,但是感觉把整车的设计任务压在工作经验比较少的设计师身上,你可以理解为是锻炼,也很容易暴露不足。
所有的特征就是太过直白,仿佛练习透视的方案,我想知乎上做汽车设计的朋友能明白我说的这种感觉。
再加之广受诟病的开发方式,不知从何说起。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的消息我是看到朋友圈转载孙震出任设计总监才得知这个品牌的。
在几年前我还是学生狗的时候,因为实习的关系和他本人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
没有谈过工作上的事情,也不清楚他在设计上的倾向,但感觉人非常和气,让我一个学生狗如沐春风。
无论如何,就如我一开始所说,在汽车设计这个范畴不存在什么新能源汽车或者传统汽车设计,有的只是好的设计或者不好的设计。
我觉得丰富的工作经验应该可以为威马带来一个至少是恰当的设计方向吧,但是恰当也确实是最难作出的设计。
现在这个时代又要被认出,但是能走的路又大多被走过了,留给全新品牌,在设计上的道路实在是不多了……..
传统车企或者传统汽车领域确实需要颠覆和创新,我身在传统车企之中,有时候他们步子慢的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我们从来不缺少吸引眼球的设计,我们需要的是好的设计。
这也同样不是仅仅指造型的设计,它包含了功能与形式的整合,出行方式的制定,当代中国的大众审美的引导等等等等。
就我接触的设计师还有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需要很多莫名其妙的创新和所谓颠覆的概念指引,他们本身就有一些难以置信的创新和概念,只是没有钱做硬模,没有场地放PPT罢了。
对于汽车这个行业来说,新能源可以弯道超车的仅仅是powertrain,然而是否是一辆好车,显然不仅仅取决于powertrain。
本期回答由知乎KOL、汽车设计师鲶lalsss 提供。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有些个人的私货需要说一下。
动力有传统和新能源的区别,公司架构有区别,营销方式有区别,还有各种各样的区别;
但是我觉得在汽车设计,或者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各种工艺,质量等等方面,我们应该要本着同样的要求来判断和评价这个事情。
不能因为说了一个很好地故事,讲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就说所以我的造型也享受创新光环了。
如果从汽车设计,特别是汽车造型设计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些“新能源”、“互联网”、“智能”汽车,或者说这些汽车企业的话;
大家的评判标准要是一致的,都是从汽车设计的一贯而统一的美学和创新之类的角度来评价;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你是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你做了一个很普通的造型我就评价你说好新颖。
相反的,得益于更灵活的总布置和更灵活的公司文化,倘若你不作出在设计方面更有创新的东西,打破之前设计上的一些桎梏,不出彩已然失败。
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可能不是完全恰当。
小牛电动车作为带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也同样被认为是两轮电动车市场的搅局者或者说颠覆者吧;
小牛的造型设计,确实是超越了同时期的传统竞争对手,甚至在和国外优秀的汽油scooter比较中,在设计上,特别是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整合上也有所超越。
我个人感觉这个是一个很好地开头。
当然这也和实际竞争对手普遍较渣较土有关:
总之引用一句被说了千百遍的肉麻话:
“设计是带着镣铐跳舞”
如果镣铐就变轻了或者拿掉了是不是应该更好看点,是不是应该提高要求?
汽车产业再如何被颠覆也无法改变一个事情--SIZE MATTER。
所以无论如何,大家最终都是想追求形成完善的产品线,获得比较高的品牌认可以及销量。
我个人觉得这些公司可以把策略概括为分为两类,产品优先以及牌优先,对应的就是车型推出的顺序是从多往细做还是从高往低做。
品牌优先,从高往低做:蔚来,乐视,前途
这三家一开始推的就是跑车或者GT车型,这类车我觉得完成的是讲故事的任务,谁真的在乎多少量,JDpower那些乱七八糟的抱怨?
所以应该在设计上要求更创新更激进一些。
蔚来
怎么说呢….
有点平淡了,以一部跑车来衡量的话。
一般来说在Tesla那个年代,如果你做造型的话,出于大家的接受度或者说减轻视觉的里程焦虑,是应该不要太离经叛道,和自己的汽油benchmark不要太不一样。
但是作为一个明显不需要考虑走量考虑接受度的,纯粹是为了炫技,为了吸引眼球的产品来说的话——
我想说:册那,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OK,具体的。
大的比例没啥大问题(有benchmark当然没问题),
线型连续,姿态各方面都没啥大错,
不过车身中部做的水平特征太强力,大面上直接TRIM一个“横Y”型特征太单调,
开这个Y要是想弱化视觉高度吧,中部的裙边又是多个水平平行线,失去了轻量化的感觉。
尾翼做的非常粗暴和车身型面以及体量没有融合也没有联系,顶部以目前的角度也没有看到贯穿的比较有识别性或者酷炫的graphic。
现在这年代没有intersection和layers以及贯穿大特征怎么装逼?
想想BMW i8的show car,2011年啊!
各位!
另外就像之前有答主说的,八字形的前脸特征,尾部包裹的特征,灯里L型贴着下边缘的光导,等等等等;
没有看到创新,跟现有的传统车企比又少了细腻。
但总体而言,还是看上去比较协调的一款车。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采用错位竞争的话,这个造型秒杀一些伪跑车或者一些coupe车型还是非常容易的,毕竟“降维攻击”嘛。
乐视
总感觉这辆车做的太匆忙,仿佛要赶上什么节点一样,有一些很明显的问题不应该在赶工中忽略。
前脸各个部分的比例有些奇怪,尤其是下格栅部分,高度还有线型。
基本上可以经常被看到的电动车设计语,例如封闭的格栅,符号化的大灯等等都可以看到;
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less都是more,如果想做纯净的语言,想减少特征,那么更要控制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特征的质量。
正、侧、后的所有特征各自为政,但又没像雷诺那样有体量和光影的联系。
如果是大众这种强迫症在最后阶段模型还出线型这种问题,设计师是要被扒光浸猪笼的……
(严肃脸))..你看,不论多少根线,最后都给你弄得整整齐齐,H-A-R-M-O-N-Y !
而且有学名:Line-dialogue。
据我所知乐视的设计团队还在组建,抛开这个mess版的Panamera,期待下一次真正的“首秀”.
前途
比较低调的一个品牌,感觉自从车展之后就从公共视野消失了。
虽然在放大了看细节的型面线型等等方面基本没啥大错,但整体的造型感觉就有些不协调了;
存在着许多现代造型元素和远古造型元素的混搭,比如侧面的比例,还有前脸大灯的比例;
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想设计一辆超跑,但是没有选好一个benchmark就从零开始。
所以无论是姿态还是比例还有型面的起伏都比蔚来来的要弱,唯一被人记住的也许就是那个分色了吧。
长城华冠作为国内非常知名的汽车设计公司,几乎可以算是我知道的最早的国内汽车设计公司;
但是后来自主品牌都快速扩张自己的设计部门,也越来越专业化,
所以传统汽车设计公司的日子基本上就处于硬模代工厂的状态,设计方案也逐渐演变成了做硬模送方案。
不光国内如此,乔治亚罗的italydesign,博通,,宾法也都逐渐变成了模型厂。
据我所知以前乔治亚罗凭借之前和大众集团的一些私人关系还可以参与一些方案的设计,至少可以做到1:1模型的阶段。
随着集团的一些变动,现阶段来说,真的沦落成给集团各个品牌打下手的境地了。
说了这么多前途汽车算是长城华冠的转型之作,只是为何之前培养了众多设计前辈的设计公司后来设计出的车型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除了醒目的车身分色,甚至不如当年看见的那辆天蝎让人感觉国内设计的崛起,让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公司的队伍不好带啊。
产品优先,多往细做:车和家,小鹏,威马
基本上就是第一款车型就直接杀入体量最大的主流市场,希望通过一款叫座的“爆款”来提升整体的识别度,这也是比较接近传统车企的产品策略。
造型相应的我感觉,大家应该在理性的范围内讨论,主要针对设计的技术和逻辑上探讨,不能太过于强调创新和颠覆。
车和家
基本只有两张侧视图,通俗点说就是一辆smart和一辆昂卡拉?
轮子cheat太厉害,只评价草图的话……
感觉胶带图风格的效果图不应该更注意型面的提炼么?
我总感觉所谓官网首页的官图是否应该更慎重一些。
也许车和家本身的亮点就不在车上吧,当然也无从谈起车的设计。
但总归如果不犯错不耍怪,搭配便捷的出行解决方案还有等等车联网相关的服务,也许它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靠”,“友好”设计形象,但是从目前能看到的图片来说,好像并非如此。
小鹏汽车
没有什么太想说的,但是感觉把整车的设计任务压在工作经验比较少的设计师身上,你可以理解为是锻炼,也很容易暴露不足。
所有的特征就是太过直白,仿佛练习透视的方案,我想知乎上做汽车设计的朋友能明白我说的这种感觉。
再加之广受诟病的开发方式,不知从何说起。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的消息我是看到朋友圈转载孙震出任设计总监才得知这个品牌的。
在几年前我还是学生狗的时候,因为实习的关系和他本人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
没有谈过工作上的事情,也不清楚他在设计上的倾向,但感觉人非常和气,让我一个学生狗如沐春风。
无论如何,就如我一开始所说,在汽车设计这个范畴不存在什么新能源汽车或者传统汽车设计,有的只是好的设计或者不好的设计。
我觉得丰富的工作经验应该可以为威马带来一个至少是恰当的设计方向吧,但是恰当也确实是最难作出的设计。
现在这个时代又要被认出,但是能走的路又大多被走过了,留给全新品牌,在设计上的道路实在是不多了……..
传统车企或者传统汽车领域确实需要颠覆和创新,我身在传统车企之中,有时候他们步子慢的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我们从来不缺少吸引眼球的设计,我们需要的是好的设计。
这也同样不是仅仅指造型的设计,它包含了功能与形式的整合,出行方式的制定,当代中国的大众审美的引导等等等等。
就我接触的设计师还有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需要很多莫名其妙的创新和所谓颠覆的概念指引,他们本身就有一些难以置信的创新和概念,只是没有钱做硬模,没有场地放PPT罢了。
对于汽车这个行业来说,新能源可以弯道超车的仅仅是powertrain,然而是否是一辆好车,显然不仅仅取决于powertrain。
举报 0
收藏 0
分享 100
-
数字化推动创意边界, Autodesk Design & Make A
2024-11-12 -
从数字愿景到创新落地:中国制造及建筑企业荣获
2024-11-07 -
打造舒适“静”界!广汽混动NVH技术荣获机械工
2024-10-30 -
又一新势力跨界造车!
2024-10-25
最新资讯
-
用户之声 | 埃马克高效加工与服务方
2024-11-13 08:05
-
数字化推动创意边界, Autodesk Desig
2024-11-12 15:36
-
旭化成第七届进博会盛况:创新成果首
2024-11-12 11:25
-
全球裁员9000人、削减20%全球产能!
2024-11-12 09:44
-
上车即回家,AION RT的“舒松感”是
2024-11-11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