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舒服是一种能力,这一点第七代伊兰和轩逸谁更强?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简而言之,即“让人舒服是一种顶级的魅力”,或是温润如玉,或是体贴入微,又或是耐人寻味。
这种高级的智慧的核心就是“做任何事心里都有对方”,在生活中我们更喜欢与这样的人相处,那么在选择长期使用的产品时也会对“在乎用户所需”的物件多留心思。特别是在当下这个买车无需再听父辈建议,只需遵循年轻人内心的时代里,一辆车若想真的能够俘获躁动不安的后浪们的心,那么必须要有个性且处处都令人舒服。
第七代伊兰特
轩逸
看似居家代步轿车都具备令人舒服的能力,但深究却各有不同,尤其是今天的主角第七代伊兰特和轩逸,两款车皆是父辈们眼中的省油省心好车,买谁看似都合理,可大多数的年轻人却偏爱第七代伊兰特多一些,这到底是为何呢?
智能化加持,第七代伊兰特比轩逸更会安抚情绪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年轻人“996”是生活常态,日日夜夜为KPI奋战,一边为理性拼搏,一边渴求躺平,而唯有下班以后的时光才真正归属于自己,特别是加班之后钻进车子里的瞬间,便会有一种难得的自由感。而高压工作会带来情绪上的不安与躁动,此时若有人能陪你说说话,或者懂你所想,似乎能缓解很多。
在这方面,搭载第三代智能网联系统的第七代伊兰特比轩逸更能让年轻人放松,其中控台的双10.25英寸智慧连体屏堪比家里的ipad功能丰富,坐进车内启动车辆后,只需说出“我想听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无需动手,熟悉的前奏即随之响起。
第七代伊兰特内饰
如果你是独居,又想拥有回家的仪式感,那么不妨启用第七代伊兰特的车家互控功能,坐在车里通过智能语音系统,便可以发出拉上家里智能窗帘,打开家里的智能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指令,待到你推开家门的时候,便会看到明亮的吊灯和干净的地面,在带给你家的温馨之感的同时,更能为你节约打扫房间的时间,让你提早进入睡眠。
另外,加班过后我们经常会忘记把车钥匙放在哪里,而第二天匆忙上班很有可能出现找不到车钥匙的情况,第七代伊兰特的BLE蓝牙钥匙功能让车主出门只需携带手机就能实现车门开锁以及车辆的启动功能,告别早起上班的慌乱。
轩逸内饰
比起轩逸单独依靠在后排打造沙发座椅和用上等软质内饰材料的方式给用户带来身体上的舒适,第七代伊兰特更注重年轻人生活的细节。虽然轩逸也搭载了Nissan Connect超智联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但却只停留在了调节空调和听歌等基础功能上,缺少了与生活的连接,真正使用起来的体验感还是不如第七代伊兰特智能。
精准操控附体,第七代伊兰特比轩逸更年轻
第七代伊兰特之于年轻人的生活来说,是疲惫时的舒缓剂,更是快乐时的兴奋剂,而这振奋就得益于它精准的操控,让人每周末都有想开它去跑山的念头。依托于i-GMP平台的实力,第七代伊兰特拥有4680/1810/1415mm的长宽高和2720mm的同级最长轴距,而它的宽高比则为同级最高,这让第七代伊兰特从外形上看上去更低趴且有气势,颇有跑车的味道。
第七代伊兰特
与第七代伊兰特的锋芒之势相比,轩逸则内敛平庸了许多,它坚持V-motion家族式设计,怎么看都像是小一号的天籁,没有把年轻的天性释放出来。后浪们更爱的是纯粹、是奔放,因此运动化特点鲜明的第七代伊兰特在他们眼中更加出众。
日产轩逸
另外,第七代伊兰特对悬架进行了重新优化,将此前略向前倾斜的减震器调整成接近垂直的角度,从而降低在不平路面行驶时的颠簸,阻力被吸收,在跑山过弯时就有力量的支撑,又有收放自如的回弹,继而坐在车内会感觉非常平稳。事实上,如果驾驭的是轩逸,我们会沉醉在它的菱形切割绗缝人体工学座椅上,享受整个人身体被包裹的舒适,可偏偏令人振奋的操控感却需要TC智能循迹控制、IRC智能稳行控制等电子系统来助力,轩逸的运动天赋惜败给第七代伊兰特。
第七代伊兰特
写在最后
传统家轿向来把省心、省钱、省油作为讨好用户的价值点,但事实上,在技术稳定成熟的今天,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很难拉开竞品之间的差距,若想拿下用户,需要像第七代伊兰特一样站在目标人群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车型,第七代伊兰特很机智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为自己赢下了年轻人的主场。-
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机器人员工扛大梁
2024-12-24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如何破卷、破圈、破局?答
2024-12-23 -
电装中国:践行双碳战略,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
2024-12-23 -
尊界超级工厂正式落成
2024-12-17
最新资讯
-
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机器人
2024-12-24 14:20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如何破卷、破圈
2024-12-23 10:27
-
电装中国:践行双碳战略,引领制造业
2024-12-20 17:26
-
【客户案例】高速、高质与高效,埃马
2024-12-18 17:06
-
尊界超级工厂正式落成
2024-12-17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