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在前接梁轻量化项目开发中的应用
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于车架设计,如何采用最轻的部件、最简单的工艺和最低的成本实现车架结构的良好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特点,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铸件改为钣金件。因为铸件相对于钣金件来说,笨重、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将先前的铸件前接梁(图1)替换为钣金件前接梁(图2)。前期针对这种新开发的前接梁,通过整车可靠性试验发现前接梁损坏比较严重。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前接梁最终的优化设计方案。
图1 铸件前接梁
图2 钣金件前接梁
1 前接梁损坏照片
通过试验得知,如图3-4所示,前接梁的上下翼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以上为现场拍的照片。
图3 右侧前接梁下翼面断裂图
图4 右侧前接梁上翼面断裂图
2 有限元模型
车架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铸件采用四面体单元划分,钣金件采用四边形壳单元划分。网格质量按照公司有限元网格质量规范进行检查,螺栓孔采用RBE2-CBAR-RBE2连接,采用NASTRAN求解器计算。前接梁材料选用QStE500。
图5 车架有限元模型
3 前接梁结构方案
方案1,试验车辆使用方案。方案2,前接梁与首横梁连接孔处加强。方案3,增加前接梁腹板的高度,安装在纵梁内侧。方案4,增加前接梁腹板的高度,安装在纵梁外侧。方案5,在方案2的基础上,前接梁内侧增加衬板。方案6,在方案2的基础上,增大前接梁上下翼面过渡圆弧。方案7,在方案6的基础下,改变前接梁附近纵梁结构。方案8,在方案6的基础上,纵梁延伸到最前端。
图6 前接梁结构
4 计算工况
扭转工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经验对车架施加边界条件,垂直方向-lg加速度,在轮胎接地点左前和右后对角抬高某高度。
5 不同前接梁方案扭转工况计算结果
结果文件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应力单位MPa。
由前接梁应力云图可以看出,最大应力值所在部位基本一致,最大应力值由方案1的583.2MPa降到方案8的256MPa。最终前接梁结构采用方案8的结构。
图7 前接梁应力云图
6 结论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以上8中方案进行扭转工况应力分析。通过以上8种方案的分析,结构进一步优化,前接梁孔位附近的应力得到了降低,应力值由方案1的583.2MPa降到方案8的256MPa。改进后的前接梁在实际的路试中,路试4175km,前接梁无损坏,充分验证了此种结构的合理性。
-
比亚迪发布2024年ESG报告 以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
2025-03-26 -
旭化成精细化工(南通)新工厂竣工
2025-03-18 -
新品上市|FLIR Si2x系列防爆声学成像仪,引领
2025-03-13 -
Spectrum推出可由以太网控制的超高速GHz数字化
2025-03-12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比亚迪叉车的智慧演变:从动力革新到
2025-04-02 09:15
-
重磅剧透!首批参展商名单曝光——这
2025-04-01 20:48
-
施耐德电气发布新一代Harmony XVB7模
2025-04-01 18:51
-
[转载] 机床巨头埃马克:百年跌宕再
2025-03-31 12:42
-
从4S店到修理厂:FLIR ONE Pro USB-C
2025-03-28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