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真正技术瓶颈:详细生产排程!
2017-05-09 23:09:15·
ERP应该以生产为核心,这点是业界公认的。但如何以生产为核心?却极少有详细的论述。根本原因在于详细生产排程这个技术瓶颈。详细的生产排程也可以说成是生产作业计划,可谓关系重大。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一般分成两部分,首先是生成主生产计划,其次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生成生产作业计划。要得到主生产计划一般是从订单,
ERP应该以生产为核心,这点是业界公认的。但如何以生产为核心?却极少有详细的论述。根本原因在于“详细生产排程”这个技术瓶颈。
“详细的生产排程”也可以说成是“生产作业计划”,可谓关系重大。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一般分成两部分,首先是生成主生产计划,其次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生成生产作业计划。要得到“主生产计划”一般是从订单,部分企业是从市场预测,出一个生产数量,基本是管理者在进行决策,人的因素起绝对作用。
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行业或者企业的特别计算方法,需经过一些四则运算式的统计分析,ERP软件要做二次开发,基本不存在技术难题。但是,光有主生产计划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简单的主生产计划的生产要求,要把它自动分解为复杂、具体的生产作业过程,这就是详细生产排程,这才是ERP系统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ERP系统真正的核心功能。只有从复杂、具体、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中,才能体现出“ERP企业资源计划”中的“R——资源”的存在;也只有从这个详细生产作业计划的“可行性”与“优化性”上,才能体现出“P——计划”的价值。有了“资源”,有了“计划“,才是真正的ERP系统。
一般说,生产作业计划越详细,它给出的信息越丰富、越有价值,相应计算起来也就越困难。生产作业计划越粗略,越接近主生产计划,信息越少、价值就越低。企业总是希望自动得到尽可能详细的作业计划。但是ERP在这方面遇到了真正的技术瓶颈。就我们目前所见,几乎全部的ERP生产管理都是从四则运算的主生产计划入手,重点利用BOM解决MRP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再解决生产过程的记录和统计。恰恰在企业最需要的详细作业计划方面最薄弱、最无所作为。
如想证明一下这个现状,去考察一下上了ERP的企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该企业无论ERP软件搞得如何如火如荼,似乎都与生产调度人员无关。车间里或者生产线上的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初最原始的那种老方式——多数时候是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的以EXCE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虽老虽笨但是有效。
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最关键的运转过程发生了断层,从这个断层衍生出来生产排程的一大堆问题成为众家ERP难解之死结。
最突出的一个:企业生产调度是要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等,按照它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上层的ERP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这些资源和它们的能力,或者假设生产能力无限,或者按照一个人为定义的瓶颈资源进行简单四则计算。这种关键矛盾由于ERP技术瓶颈的存在而无法解决,ERP的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
那么,这到底有什么难的?为什么众多的名牌ERP企业都无法提供这种基本功能?ERP技术瓶颈到底在什么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企业中直接干此工作的岗位——生产调度的职责说起。
一个企业的生产调度人员,首先是要对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烂熟于心,也就是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进行生产的,包括其中每个细节,这是当一个生产调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样的,ERP要想干同样的事情也必须达到同样的前提条件:清楚了解企业究竟是怎样进行生产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差!这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算难,但对于一个ERP系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人称之为企业建模,这远不象建立BOM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的除了物料,还有工序、资源、时间、逻辑关系、技术参数、成本等等错综复杂的生产信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建模方式更是千差万别,这是第一个技术难点。
且不说离散生产模式的电子、汽车行业与流程生产模式的化工、制药行业在基本生产方式上的巨大区别,就算同属电子、汽车,或者同属制药、化工的不同企业,他们的生产方式在细节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一套ERP系统能以不变应万变统统接受这种差别吗?技术上很难!
只好对每一个行业开发一个专用生产版本,这是必须的。但是行业版本到了企业里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大的行业版本一般仍然无法满足行业内特定类别企业的细节差别,比如制药行业细分为“制剂药”和“原料药”,生产方式差别还是很大,需再开发更细分的小类别版本。可是同类别的不同企业还有自己的生产特性,针对不同企业的二次开发就类似于把企业的生产特征逐一写到程序中。
不说对生产系统的任何改动都要投入巨大人力,软件企业很难接受频繁和复杂的二次开发要求,更不用说企业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软件还是很难应对!很多企业的生产流程每隔几天就会变,而软件商不可能每天都重写代码。应变方式只能是降低企业的要求——生产流程建模与实际近似、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关键是用户会不会满意?忙了半天还是用不起来,损失就太大了。
难道就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作为决策层和实施层信息交互平台的MES(制造执行系统),根据ERP系统下达的生产计划,通过生产调度、生产统计、成本控制、物料平衡和能源管理过程组织生产,并将各种信息加以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时呈报ERP系统。将制造系统与整个企业联成一个整体,实现了闭环的系统控制。
其功能模块包括:资源管理、详细计划、生产调度、文档管理、数据采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生产跟踪、性能分析等。MES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人、设备、物料及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当前的状态信息。MES系统为是ERP提供有效的生产信息数据,对企业计划进行指导和处理,从而解决了ERP“详细生产排程”这一真正的技术瓶颈!
“详细的生产排程”也可以说成是“生产作业计划”,可谓关系重大。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一般分成两部分,首先是生成主生产计划,其次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生成生产作业计划。要得到“主生产计划”一般是从订单,部分企业是从市场预测,出一个生产数量,基本是管理者在进行决策,人的因素起绝对作用。
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行业或者企业的特别计算方法,需经过一些四则运算式的统计分析,ERP软件要做二次开发,基本不存在技术难题。但是,光有主生产计划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简单的主生产计划的生产要求,要把它自动分解为复杂、具体的生产作业过程,这就是详细生产排程,这才是ERP系统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ERP系统真正的核心功能。只有从复杂、具体、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中,才能体现出“ERP企业资源计划”中的“R——资源”的存在;也只有从这个详细生产作业计划的“可行性”与“优化性”上,才能体现出“P——计划”的价值。有了“资源”,有了“计划“,才是真正的ERP系统。
一般说,生产作业计划越详细,它给出的信息越丰富、越有价值,相应计算起来也就越困难。生产作业计划越粗略,越接近主生产计划,信息越少、价值就越低。企业总是希望自动得到尽可能详细的作业计划。但是ERP在这方面遇到了真正的技术瓶颈。就我们目前所见,几乎全部的ERP生产管理都是从四则运算的主生产计划入手,重点利用BOM解决MRP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再解决生产过程的记录和统计。恰恰在企业最需要的详细作业计划方面最薄弱、最无所作为。
如想证明一下这个现状,去考察一下上了ERP的企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该企业无论ERP软件搞得如何如火如荼,似乎都与生产调度人员无关。车间里或者生产线上的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初最原始的那种老方式——多数时候是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的以EXCE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虽老虽笨但是有效。
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最关键的运转过程发生了断层,从这个断层衍生出来生产排程的一大堆问题成为众家ERP难解之死结。
最突出的一个:企业生产调度是要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等,按照它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上层的ERP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这些资源和它们的能力,或者假设生产能力无限,或者按照一个人为定义的瓶颈资源进行简单四则计算。这种关键矛盾由于ERP技术瓶颈的存在而无法解决,ERP的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
那么,这到底有什么难的?为什么众多的名牌ERP企业都无法提供这种基本功能?ERP技术瓶颈到底在什么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企业中直接干此工作的岗位——生产调度的职责说起。
一个企业的生产调度人员,首先是要对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烂熟于心,也就是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进行生产的,包括其中每个细节,这是当一个生产调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样的,ERP要想干同样的事情也必须达到同样的前提条件:清楚了解企业究竟是怎样进行生产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差!这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算难,但对于一个ERP系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人称之为企业建模,这远不象建立BOM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的除了物料,还有工序、资源、时间、逻辑关系、技术参数、成本等等错综复杂的生产信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建模方式更是千差万别,这是第一个技术难点。
且不说离散生产模式的电子、汽车行业与流程生产模式的化工、制药行业在基本生产方式上的巨大区别,就算同属电子、汽车,或者同属制药、化工的不同企业,他们的生产方式在细节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一套ERP系统能以不变应万变统统接受这种差别吗?技术上很难!
只好对每一个行业开发一个专用生产版本,这是必须的。但是行业版本到了企业里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大的行业版本一般仍然无法满足行业内特定类别企业的细节差别,比如制药行业细分为“制剂药”和“原料药”,生产方式差别还是很大,需再开发更细分的小类别版本。可是同类别的不同企业还有自己的生产特性,针对不同企业的二次开发就类似于把企业的生产特征逐一写到程序中。
不说对生产系统的任何改动都要投入巨大人力,软件企业很难接受频繁和复杂的二次开发要求,更不用说企业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软件还是很难应对!很多企业的生产流程每隔几天就会变,而软件商不可能每天都重写代码。应变方式只能是降低企业的要求——生产流程建模与实际近似、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关键是用户会不会满意?忙了半天还是用不起来,损失就太大了。
难道就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作为决策层和实施层信息交互平台的MES(制造执行系统),根据ERP系统下达的生产计划,通过生产调度、生产统计、成本控制、物料平衡和能源管理过程组织生产,并将各种信息加以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时呈报ERP系统。将制造系统与整个企业联成一个整体,实现了闭环的系统控制。
其功能模块包括:资源管理、详细计划、生产调度、文档管理、数据采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生产跟踪、性能分析等。MES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人、设备、物料及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当前的状态信息。MES系统为是ERP提供有效的生产信息数据,对企业计划进行指导和处理,从而解决了ERP“详细生产排程”这一真正的技术瓶颈!
举报 0
收藏 0
分享 85
-
“锂”想不设限!比亚迪叉车赋能绿色工厂
2024-12-12 -
一场比亚迪叉车与电商企业的“双向奔赴”
2024-12-03 -
还原新鲜,守护安全——比亚迪叉车助力某乳制品
2024-11-26 -
科技定制与人机关怀:比亚迪叉车的守护之约
2024-11-20
最新资讯
-
电装中国:践行双碳战略,引领制造业
2024-12-20 17:26
-
【客户案例】高速、高质与高效,埃马
2024-12-18 17:06
-
尊界超级工厂正式落成
2024-12-17 08:36
-
通用汽车放弃这个项目
2024-12-15 16:08
-
绿色足迹 未来启航 | 杜尔中国如何为
2024-12-13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