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几年有望“领跑”六大细分领域
2017-08-03 12:28:48·
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几年有望领跑部分细分领域在深圳,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明星,它上过春晚,也曾在大热的电影《变形金刚》中露脸。这位明星其实是深圳优必选研制的一款机器人,以其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深圳不断成长壮大,其带来的创新势能已然影响全国甚至全球。8月1日,科技部称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近日正
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几年有望“领跑”部分细分领域在深圳,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明星”,它上过春晚,也曾在大热的电影《变形金刚》中露脸。这位“明星”其实是深圳优必选研制的一款机器人,以其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深圳不断成长壮大,其带来的创新势能已然影响全国甚至全球。
8月1日,科技部称“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近日正式启动,并发布了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六个方向部署实施。
不难发现,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占据了专项计划的大头。这些机器人服务于产业,为工业4.0不断助力,在深圳多点开花。《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在众多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占据全国领先地位,如焊接机器人、3C机器人等。
A“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南山的大族电机,多款工业机器人在城市CBD的写字楼内快速运转,这些深圳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大有赶超日本、欧洲之势;位于宝安的同川科技,研发人员手持遥控器操控六轴机器人作出各种复杂动作;中科院先进院的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记者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工业机器人——有可产业化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有应急救灾的机器人,还有医疗康复和手术辅助机器人……
“创新之都”深圳行色匆匆的不只有创客、白领、企业家,这座城市的机器人也十分“忙碌”。从前端科研到最终的产业化落地,这些存在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工厂的机器人被反复修改、调教。
从机器人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前者更侧重技术、性能、稳定性等,后者更侧重产品体验、商业模式等。工业机器人根据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
市经信委、中科院先进院与市机器人协会共同起草的《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469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超330家,占70.4%。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约564亿元,占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的71.69%。
“基本上公司所有的毛利润都投入研发之中,大族电机有5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300人在进行研发工作。”大族电机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光能介绍记者采访时透露。深圳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部分细分领域更有赶超海外企业之势。“国内不少电子制造中小企业都想要短平快的盈利方式,它们往往忽略了基础研究。产学研结合十分重要,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王光能说。
B“国内外大公司往往要到深圳找应用场景”
深圳机器人产业的产业基础支撑雄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深圳还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生产聚集地,先进制造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的机器人市场辐射能力强大,3C行业是继汽车行业之后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直言,“深圳的科研基础不占优势,我们不是站在技术的潮头,而是站在场景需求的潮头,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毕亚雷介绍,应用场景的丰富对创新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国内外的大公司希望把机器人很好地应用在生产线上,往往要到深圳找应用场景。
李群自动化CEO石金博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你深入行业时,会发现行业越来越细分,便能发现哪一环节需要机器人及相关设备,这是一个探索市场的过程。每个应用场景都可能滋生新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晓龙分析,要在细分行业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海外巨头的大型机器人产品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他看来,细分行业对“人机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川科技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人机协作的本质是希望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把简单重复或是对人体有害的事情交给机器人完成。”沈晓龙认为,未来几年,国产机器人将在一些细分专业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国外有四大巨头,国内可能产生几百家细分领域的王牌企业,中国企业在本地化服务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C“轻量级工业机器人领域是全新赛道”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家需要尊重经验和积累。工业讲究工艺沉淀、历史传承,我们有机会去超越前辈,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石金博说,国外先进的机器人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更为灵活、迅速。在她看来,轻量级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轻工业中对机器人的智能性要求更高,从软件和算法上机器人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石金博所说的“前辈”,是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它们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70%左右。
在沈晓龙看来,判断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未来不只有一个维度。“欧美的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早,多应用于汽车生产制造,汽车的部件偏大型化,因此工业机器人也偏大型。”沈晓龙认为,这样的大型机器人在中国未必能满足日益蓬勃的工业智能化需求。
8月1日,科技部称“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近日正式启动,并发布了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六个方向部署实施。
不难发现,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占据了专项计划的大头。这些机器人服务于产业,为工业4.0不断助力,在深圳多点开花。《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在众多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占据全国领先地位,如焊接机器人、3C机器人等。
A“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南山的大族电机,多款工业机器人在城市CBD的写字楼内快速运转,这些深圳自主研制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大有赶超日本、欧洲之势;位于宝安的同川科技,研发人员手持遥控器操控六轴机器人作出各种复杂动作;中科院先进院的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记者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工业机器人——有可产业化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有应急救灾的机器人,还有医疗康复和手术辅助机器人……
“创新之都”深圳行色匆匆的不只有创客、白领、企业家,这座城市的机器人也十分“忙碌”。从前端科研到最终的产业化落地,这些存在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工厂的机器人被反复修改、调教。
从机器人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前者更侧重技术、性能、稳定性等,后者更侧重产品体验、商业模式等。工业机器人根据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
市经信委、中科院先进院与市机器人协会共同起草的《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469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超330家,占70.4%。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约564亿元,占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的71.69%。
“基本上公司所有的毛利润都投入研发之中,大族电机有5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300人在进行研发工作。”大族电机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光能介绍记者采访时透露。深圳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部分细分领域更有赶超海外企业之势。“国内不少电子制造中小企业都想要短平快的盈利方式,它们往往忽略了基础研究。产学研结合十分重要,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王光能说。
B“国内外大公司往往要到深圳找应用场景”
深圳机器人产业的产业基础支撑雄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深圳还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生产聚集地,先进制造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的机器人市场辐射能力强大,3C行业是继汽车行业之后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直言,“深圳的科研基础不占优势,我们不是站在技术的潮头,而是站在场景需求的潮头,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毕亚雷介绍,应用场景的丰富对创新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国内外的大公司希望把机器人很好地应用在生产线上,往往要到深圳找应用场景。
李群自动化CEO石金博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当你深入行业时,会发现行业越来越细分,便能发现哪一环节需要机器人及相关设备,这是一个探索市场的过程。每个应用场景都可能滋生新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晓龙分析,要在细分行业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海外巨头的大型机器人产品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他看来,细分行业对“人机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川科技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人机协作的本质是希望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把简单重复或是对人体有害的事情交给机器人完成。”沈晓龙认为,未来几年,国产机器人将在一些细分专业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国外有四大巨头,国内可能产生几百家细分领域的王牌企业,中国企业在本地化服务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C“轻量级工业机器人领域是全新赛道”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家需要尊重经验和积累。工业讲究工艺沉淀、历史传承,我们有机会去超越前辈,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石金博说,国外先进的机器人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更为灵活、迅速。在她看来,轻量级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轻工业中对机器人的智能性要求更高,从软件和算法上机器人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石金博所说的“前辈”,是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它们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70%左右。
在沈晓龙看来,判断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未来不只有一个维度。“欧美的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早,多应用于汽车生产制造,汽车的部件偏大型化,因此工业机器人也偏大型。”沈晓龙认为,这样的大型机器人在中国未必能满足日益蓬勃的工业智能化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分享 93
-
2024海康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系列发布会
2024-10-14 -
2024年机器人行业5大发展趋势
2024-07-29 -
汽车制造新范式,AMR赋能汽车工业智造新蓝图
2024-06-20 -
浅谈汽车涂装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2024-05-28
最新资讯
-
AI赋能,施耐德电气空压站智能算法方
2024-11-15 08:15
-
用户之声 | 埃马克高效加工与服务方
2024-11-13 08:05
-
数字化推动创意边界, Autodesk Desig
2024-11-12 15:36
-
旭化成第七届进博会盛况:创新成果首
2024-11-12 11:25
-
全球裁员9000人、削减20%全球产能!
2024-11-12 09:44